您现在的位置是:市场 >>正文
加密现实一于信仰与弈场关资产定价的博
市场6287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币圈真是热闹非凡,先是假新闻闹剧,接着又是一波抢跑行情,BTC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让人心跳加速。说实话,看着群里的"牛回速归"刷屏,我不禁苦笑——这年头,连熊市都能玩出牛市的气氛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周期的老人,我还是得提醒大家:千万别被短期波动冲昏头脑,该止盈时就止盈。当斯坦福教授遇上加密估值说起加密资产估值,这真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。最近重读了2018年Robert Mitchnick和Susa... ...
最近币圈真是热闹非凡,先是假新闻闹剧,接着又是一波抢跑行情,BTC价格像过山车一样让人心跳加速。说实话,看着群里的"牛回速归"刷屏,我不禁苦笑——这年头,连熊市都能玩出牛市的气氛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周期的老人,我还是得提醒大家:千万别被短期波动冲昏头脑,该止盈时就止盈。
当斯坦福教授遇上加密估值
说起加密资产估值,这真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。最近重读了2018年Robert Mitchnick和Susan Athey那篇经典论文,不得不感叹这些顶级学者的思考深度。Susan作为斯坦福商学院教授,还曾担任Ripple董事会成员,她的见解确实独到。她把加密资产的估值拆解成两个核心要素:交易价值和储蓄价值,就像把货币的两个基本功能掰开了揉碎了分析。
交易需求:数字时代的"费雪方程式"
说到交易需求,就不得不提经济学里那个经典的货币数量理论。还记得大学时被"MV=PY"支配的恐惧吗?这个概念在加密世界同样适用。简单来说,一个加密资产的市值等于日均交易量乘以平均持币时间。这个公式看似简单,但魔鬼都在细节里——比如你怎么预测未来公链的交易量增速?
举个例子,假设某条公链现在日交易量1亿美元,用户平均持币7天,那么仅交易需求带来的市值就是7亿美元。但问题来了:这个持币时间会保持稳定吗?交易量会持续增长吗?这些问题才是真正考验投资者眼光的地方。
储蓄需求:一场关于信仰的豪赌
如果说交易需求还算有迹可循,那么储蓄需求简直就是玄学。要让人们愿意长期持有某种加密资产,至少得满足几个条件:安全性、稀缺性,最重要的是——信仰。没错,就是那种"我相信这个代币未来会成为数字黄金"的集体信仰。
想想看,美元有美国经济背书,黄金有千年历史积淀,而加密资产呢?靠的是一群极客、投机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共识。这种共识能持续多久?会不会突然崩塌?每次想到这些问题,我都觉得加密投资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大型社会实验。
估值模型:从理论到现实的鸿沟
把交易需求和储蓄需求加总,再除以代币总量,理论上就能算出每个代币的公允价值。但现实永远比理论复杂得多:
说到贴现率的选择更有意思。传统金融圈的人一看加密资产的波动性,恨不得用50%的贴现率。但Susan团队认为,考虑到加密资产与传统市场的低相关性,实际贴现率应该接近低β股票。这个观点在2018年相当超前,现在看来确实有先见之明。
写在最后:模型永远只是参考
说到底,任何估值模型都只是一种思考框架。就像Susan引用的那句名言:"所有模型都是错的,但有些是有用的。"在加密世界尤其如此——这里既有严谨的密码学,也有狂热的投机情绪;既有改变世界的技术愿景,也有一地鸡毛的骗局泡沫。
作为一个从业者,我的建议是:既要学习这些严谨的分析框架,也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。毕竟,当模型与现实冲突时,错的往往是模型。但如果没有模型,我们连错在哪都不知道。
Tags:
相关文章
UNI和DeFi到底值不值得投?一位老韭菜的掏心窝话
市场说实话,每次看到那些所谓的"币圈大佬"的操作,我就忍不住想笑。你以为他们是诸葛亮转世,其实很可能就是在瞎折腾。就拿马斯克卖比特币这事儿来说,我认识的一个矿场老板就调侃说:"说不定人家就是着急买新游艇呢?"ARB的野心:让传统码农也能玩转区块链说到ARB,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个开发者大会。有个从Java转过来的程序员跟我抱怨:"Solidity那语法,简直反人类!"确实,就像EOS当年想用C++吸引... ...
【市场】
阅读更多以太坊震荡行情下的生存之道:如何在波动中抓住机会
市场昨天这行情可真是够折腾的!以太坊像个坐过山车的小朋友,早上测试4300美元支撑时我都捏了把冷汗,结果它愣是挺住了,晃晃悠悠往上爬,今早最高冲到4630美元才停下来喘口气。现在4540美元这个位置,说高不高说低不低,让人实在拿不定主意。比特币那边也不消停,从108600美元的低谷反弹,最高摸到112300美元后也开始回落。说起来,昨天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先看反弹,重点关注4485-4515这个压力区间。... ...
【市场】
阅读更多市场情绪过山车:PPI数据引发的暴跌到底在玩什么把戏?
市场昨晚那根针简直就是在耍流氓!前一天CPI数据刚给市场打了剂强心针,转眼PPI就甩出一记耳光。更绝的是川普半夜跳出来给通胀洗地,这剧本演得也太刻意了吧?说实话,九月降息这事儿板上钉钉,但PPI这么一搅和,原本信心十足的25个基点现在都变成未知数了。数据背后的权力游戏要我说啊,这些经济数据就是个幌子。真正关键的是川普和美联储掰手腕的力度。只要川普的人在议息会上够硬气,通胀就算涨到天上也拦不住降息。不过... ...
【市场】
阅读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