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美元那场内幕我在千万a亲历的滑的手市场闪崩
说实话,在加密货币这个圈子里混久了,什么样的奇葩事都见过。但2021年10月那天发生的事,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让我后背发凉。当时我刚加入Alameda Research没多久,正处在熟悉公司交易系统的阶段。 Alameda的交易系统其实挺有意思的,就像一个精密的瑞士手表。主要的交易都是由半自动化系统完成的,这套系统聪明得惊人。交易员们的工作更像是给AI当教练,他们调整参数、设置策略,然后让系统自己去市场上冲锋陷阵。 但就像任何好用的工具一样,有时候你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。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,或者遇到一些特殊的套利机会时,就需要人工介入。这时候交易员就得亲自下场操作了。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办公室的气氛。一个交易员在处理一笔比特币卖出订单时,手指就像不听使唤似的——小数点往后多移了两位。想象一下,本来想以65,000美元的价格卖出比特币,结果变成了6,500美元!这种错误在业内有个诙谐的名字:"fat finger"(胖手指)。 后果来得比闪电还快。比特币价格在一些交易所瞬间从65,000美元的高位跌到了8,000美元,整个市场都炸开了锅。推特上各种猜测满天飞,交易员们都在疯狂地互相打听:"到底发生了什么?" Binance US事后发了个声明,把责任推给了"一个算法存在缺陷的机构交易员"。这说法让我暗自摇头——典型的公关话术。 这次失误让公司损失了几千万美元,但在Alameda的文化里,这似乎只是"成长的代价"。SBF(Sam Bankman-Fried)的处事哲学很明确:快速行动、打破常规。在他看来,我们通过快速行动获得的收益,远远超过了偶尔的失误成本。 说实话,这种思维方式既令人着迷又令人担忧。传统交易公司可能在开业前就会做足风控措施,但我们却总是在问题出现后才慌忙补漏。那次事件后,公司终于给手动交易加上了价格验证机制,但这个教训的代价实在太昂贵了。 如今想来,那次"胖手指"事件就像是一个隐喻,预示了后来FTX帝国的崩塌。当一家公司把速度看得比安全更重要时,迟早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模式
那个价值连城的失误
事后处理与文化反思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一周热点追踪|Atomicals生态迎来关键突破期
- 比特币年底狂飙记:38,000美元大关背后的血雨腥风
- 波场TRON凭什么能拿下2023年度Web3企业大奖?
- 数字货币市场:今早的丰收时刻
- 加密货币交易手记: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玩起跳格子游戏
- 卡尔达诺蓄势待发:ADA交易量暴增背后的牛市信号
- 比特币未平仓合约逼近历史峰值,牛市前兆已现?
- NFT市场11月观察:Blur强势崛起,行业暗流涌动
- 当VISA拥抱稳定币:一场支付革命的悄然来临
- ChainStar:用技术温暖守护你的数字财富
- 币市风云:如何在剧烈波动中把握牛市机遇?
- 跨链新秀Chainflip:能否在Thorchain的阴影下杀出重围?
- 币安USDC理财福利:轻松躺赚12%年化收益
- 山寨币的春天要来了?以太坊或将改写加密货币格局
- 区块链市场风云突变:2025年8月首周惊心动魄24小时
- 当AI遇上Web3:一场数据革命的深度碰撞
- 昨夜币圈惊魂:比特币跳水5%,10亿美金灰飞烟灭的背后真相
- 区块链市场11月深度观察:寒冬中的暖流与NFT市场的至暗时刻
- 英国议会为何对数字英镑忧心忡忡?专家深度解读背后的隐忧
- Robinhood加密交易迎来暖冬:11月惊人增长75%,九位数年收入在望
- 搜索
-